家政培訓導師王紅——家政培訓應回到本源
王紅,家家母嬰培訓學校校長,從事家政服務行業21年,多次到日本、菲律賓、英國、馬來西亞多等國學習家政,從保姆到家政培訓學校校長,培訓11+萬家政人員,出版家政培訓標準教材11本。座右銘:以母親的心情做培訓!
近年來家政行業因國家重視,市場需求年年攀升,家政培訓如雨后春筍般涌出。這本來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因為市場不規范,各種培訓機構良莠不齊,家政培訓飽受社會詬病。
家政行業因為準入門檻低,監管機制不夠健全,存在一批在場所、管理、人員、資金、服務等方面都還不夠成熟的企業,家政公司沒有培訓資質,老師基本不會教學做培訓,讀幾天PPT以后發幾本證書,任學員自生自滅,只收錢不管理結果。
也有一些資質齊全的培訓學校,培訓體系確也完善,老師看上去也很專業,但是上課后,學員聽不懂,學完后,所學用不著。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一般職業培訓學校沒有自己的專職老師,都是外聘的一些醫院人員做老師,純理論化和醫學化,比較“學術性”,與家政服務的實際情況脫節。
結果就是出現拿了一堆證書,卻干不了活,也找不到活的學員。這讓許多人大呼上當被割韭菜。
因為,不管是上述哪種機構,當初為了招生,可是非??鋸埖母咝麄魇杖?,好就業。但實際結果是許多人高興而來傷心而去。
究其根本源因,不在于家政培訓的資質是否齊全,規模是否龐大,師資是否強大;而在于培訓是否回歸本質,而不只是為公司或機構盈利掙錢。
家政培訓的本源是什么?
主要是讓想要從事家政服務行業的學員真正學到符合市場需求的服務技能,幫助學員就業,服務有需求的社會群體從而創造社會價值。更直接的本源就是“通過培訓增加家政人員就業和賺的能力”。
眾所周知,參加家政培訓的人員,大多是農村剩余勞動力、城市失業人員、家庭主婦、生意失敗、工作淘汰的女性居多,她們參加培訓是為了有一份高收入的工作。
做了20年家政培訓的王紅導師呼吁家政培訓行業,應該回到家政的本源,從以下幾個方面優化。
第一、對標市場需求。以客戶滿意度為靶心,把市場客戶滿意度作為培訓的首要的研究對象。只有明了市場的需求,才能明了家政培訓的方向,為學員提供市場真正需要的服務技能。
第二、制定準入門檻。有選人機制,家政服務行業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家政公司在招生應該有一定的門檻,對于不合適的人不予準入家政行業。
第三、因材施教。千人千方的教學方式,對不同的學員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讓每個學員都學有所獲,學后能學以致用實現就業的技能,才是家政培訓應該做的。
第四、提升培訓師綜合能力。每年進行技術交流會,多方位吸取其他培訓師的先進教學方法和成功經驗,提升培訓師的培訓教學水平。并定期,根據需要安排老師到客戶家體驗,以獲取客戶需求,積累實戰經驗。每年進行“以考代訓”的方式提升優化更新家政培訓師的技能,做到“心正技高”。
第六、對學員的就業負責。不要過高的承諾家政行業收入,家政服務行業發展固然好,但是也不是誰都可以拿到,只有經過培訓,掌握家政服務技能。成功實現就業,服務技能過硬,服務細致用心的人員才能拿到高薪的。
第七、重視家政服務人員心理建設。家政培訓技能培訓是基礎,而服務意識的培訓是內核,家政培訓在心理建設方面的課程非常少,家政培訓需重點增加相關培訓內容。
家政培訓應該始終處在需求場域之中,以增加家政人員就業能力,能用服務創造價值,有自主就業和掙錢能力為本源,才能越走越遠。